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,除了春節以外,端午節大概是食物最為豐富的節日了,這也是我喜歡端午節的原因之一。當然,端午節還是一個充滿著浪漫氣息的節日,它被稱為女兒節,也是詩歌的節日。 而我,還是喜歡充溢著的鄉村味道的端午節,我總以為端午節是屬于鄉村,屬于味蕾的。只有在鄉村,也只有在五月的水鄉,你才能真正體味端午的那種悠然和美好。 傳統的端午是過午的,五為陽,午也為陽,陽月陽日陽時,故端午又稱為端陽。舊時的端午,人們的午餐有吃“十二紅”的習俗。關于“十二紅”的說法不一,有說是十二種紅色的菜肴,也有說并不是特指十二種紅色的菜肴,一些紅燒的菜,如紅燒仔雞、紅燒黃魚、紅燒趴蹄等也列于其中。但“十二紅”為時令菜,是確鑿無疑的,像紅燒鱔魚、炒紅莧菜、炒河蝦、咸鴨蛋、烤鴨等,還有將枇杷、櫻桃等時令水果也列入其中的,可見端午食物的兼容并包,并不拘于一類一種。 在初夏的水鄉,要湊齊端午的“十二紅”并不困難,這就是水鄉物產豐盛的方便了。端午“十二紅”中的十二代表著一年中的十二個月,它在一年臨近過半的時候,兼顧了一年的四時八節,寄托著一個吉祥的寓意:希望人們在這一年之中,日子過得紅紅火火,凡事吉利,月月喜慶。而在舊時的春節,或是其它的時節里,人們即使有這樣的美好愿望,也是很難湊齊這些寓意吉祥的菜肴的。 端午滿足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盼,也讓這個節日有了與人的親切之感。記得小時候,每年的端午節,即便家里的農活再忙,父母也是要精心為全家準備一頓豐盛的午餐。 每個人關于端午的記憶都是豐盛的。汪曾祺在《端午的鴨蛋》一文中說:“午飯的菜都是紅的,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,而且,莧菜、蝦、鴨蛋,一定是有的。這三樣,在我的家鄉,都不貴,多數人家是吃得起的。”此時的汪曾祺,一定想起了自己掛著“鴨蛋絡子”的童年。 端午的食物中,粽子是必不可少的,老家的粽子很簡單。母親將摘回來的新鮮蘆葦葉放在水里煮一煮,用清水浸泡、洗凈。端午前后,母親就站在門前包粽子。卷好的粽葉里放泡好的糯米,加紅豆、綠豆,或是蜜棗,用筷子搗密實,然后包裹,用棉線扎緊。不一會兒,門前的鐵門環上,就掛滿了一串串的粽子了。 在家鄉,也見過精致的粽子,多是新嫁的姑娘歸寧,從婆家帶回來的粽子。那些粽子小巧精致,用紅線扎著,好看。粽子里面放著更多的蜜棗,也有放火腿咸肉的,更香糯有味。這些粽子只是偶爾能嘗到,我更喜歡自己家的粽子,永遠透著清淡的米香。 趙珩在《老麥的粽子》里寫廣東人老麥在北京賣粽子,非常有趣。老麥每年只來兩次,一次是在端午前,一次是在春節前,老麥都是自制自賣。老麥粽子貨真價貴,這是做粽子的老麥的自信。老麥做的粽子有四、五種,而最好的是豆沙和咸肉火腿的。老麥的豆沙粽是方形的,豆沙用的是去皮過濾后的澄沙,用豬板油炒過,糖多油重,而且放的豆沙多。老麥的咸肉火腿粽是斧頭形的,用的是真正的金華火腿和肥瘦相間的咸肉一同為焰的。我沒見過方形和斧頭形的粽子,也不知道老麥的粽子究竟味道如何,但能讓寫《老饕漫筆》的趙珩:“三十多年過去了,每個端午,我總想起老麥”來的粽子,其味道一定是不俗的。 歲歲端午,今又端午。在這個端午節里,是否也有一種食物,讓你念念不忘呢?讓端午,成為我們在舌尖上尋找美好記憶的理由。 >>>更多美文:生活隨筆
- Oct 24 Thu 2024 04:39
愛在陽光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